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机关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审计工作要“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要求,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审计在经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保驾护航,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审计上发力
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从“加快形成”到“发展”,体现出我们党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洞见和深远谋划。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新概念蕴含的深邃逻辑和实践意义,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聚焦地方各级各部门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决策情况,积极开展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开展审计,以促进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重点关注在科技投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推动新质生产力理论落地生根。
二、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审计上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主导作用,强调把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审计机关不仅要创新审计方式、审计理念,引导审计人员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拓展大数据手段应用,发展智慧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更要聚焦于新型产业、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关注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揭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推动政府和企业改革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持续推动高科技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三、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良好发展环境审计上发力
聚焦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以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等审计调查,助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在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持续加强对机械、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安全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审计过程中要用足、用活、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适用情形,既依法揭示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又认真分析和审慎评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和发展,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上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审计机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独特作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推进和保障作用。不断加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关资金审计力度,深入揭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落实、能源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政府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五、紧紧围绕“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在队伍建设上发力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审计机关要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等不断创新。要始终坚持“研究型审计”理念,明确审计方向、谋划审计项目、把握审计重点、提出意见建议;要始终坚持“科技强审”,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探索审计新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助推审计技术升级,提高审计精准度;要始终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懂经济、科技、金融、信息化等“一专多能”的“审计精兵”,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