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瑞,字祯臻,号如千。祖父黄中色任职吏部,有盛名。父亲黄昌年有文章道德,人称真孝廉。母亲张氏,江南彭城侍御(侍御,官名)张鸣鹤的女儿。黄家瑞少年时成了孤儿,聪颖绝伦。年十六成为秀才,丁卯年乡试中举,明毅宗崇祯甲戊年成为进士。
起初委任山右(旧时山西省别称)汾阳县令。汾阳县地域偏远,贼寇肆虐,黄家瑞安抚百姓,殷勤关切,声名卓著。因母亲丧事而归。戊寅年,服丧期满,皇帝特意下令委任他为良乡县令。良乡县地处交通要道,凡驿站传递文书的人和马,黄家瑞必定考虑其所需数量而供给,执政的官员举荐他有“才能称雄于八方,操守继承四知美德”的言语(四知,东汉时,杨震为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至晚,县令王密以十金相送,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事见《东观汉记》卷二十、《后汉书?杨震传》。本文用“四知”的典故表示坚持廉洁的操守)。庚辰年,调任祠部(祠部,礼部所属机构)主事。辛巳年,调迁为员外郎,不久又特别选拔任命为扬州兵备佥宪。张献忠攻陷庐州,声势震撼邻近地区。黄家瑞创立炮台,练兵、造船以防守长江,声威远扬,扬州巍然屹立,称为雄镇。
壬午年,黄家瑞在政绩考核中成为天下道臣政绩卓异第一名。癸未年冬天,大司农倪元璐上奏请求特别任命有才能名望的大臣一人独自镇守扬州,黄家瑞被超格提拔为右佥都督,管理淮扬盐法和军饷,命令下达,满朝都祝贺,黄家瑞听到命令后很感激。经营措置未满一月,当时边疆军饷告急,黄家瑞紧急发出文书催促渡过淮河的军饷达十万两。当时闯王的军队已从晋地到达燕地,有人说军饷渡过淮河就不能过问了,应该留下来作为扬州守备军饷。黄家瑞说:“皇上的危急到了这般地步,忍心袖手旁观吗?”不久,李自成夺取了国家政权,河北大臣连续逃奔溃散。有人劝黄家瑞南渡据守长江,黄家瑞不听,团结忠义勇敢之士,毅然以守城自任。当时高杰想渡江南下,在淮扬地区割据称雄,率领士兵十几万蜂拥而至,纵兵攻打劫掠。黄家瑞枕戈待旦,休息时不离盾牌,七昼夜不睡觉,下属官员都疲惫了,黄家瑞精神更加旺盛。五月,福王即位,黄家瑞上疏,说外地的士兵很难久驻扬州。弘光(弘光,当指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1644年称帝,定年号“弘光”)派遣使者调和军队和百姓,说应该允许外地士兵进入扬州城,扬州人十分惊骇。黄家瑞忧愁愤懑,极力坚持不可入城。加固城墙防守两个月,围城的军队退去了。黄家瑞的兵权也被解除,只是用忠义激励人心,保全百万生灵,他的功劳难道在颜平原、张睢阳之下吗!(颜平原,即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临沂人。玄宗时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颜真卿与堂兄杲卿共同起兵平乱。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奉命前往劝谕,持节不屈,被害。张睢阳,即张巡,唐代邓州南阳人。安禄山反,张巡与许远合兵守睢阳,坚守数月,粮尽援绝,城陷被杀。新、旧《唐书》均有传。)
不久,黄家瑞接到回京另外任用的旨令,同时也因执政官员难以合作,于是请求休假离开了扬州,侨居无锡,乙酉年到达平湖。松江沈犹龙、陈子龙诸绅士用书信邀请黄家瑞守城,誓师报国。城被攻陷,黄家瑞率领身边的兵丁进入泖(mǎo)湖,转战到浦口。海潮汹涌而至,兵船全部焚毁,黄家瑞跳入水中,以身殉国,年仅四十一岁,扬州人把他作为名宦祭祀。
黄家瑞胸有四乳,读书一目五行,器量识见宏伟远大,机警而清廉正直,为千古以来卓越的人物,可以称得上鲁地的伟男子了。八股文自成一家,从秦汉古文中获得了很多益处。书稿刚刊出,纸张为之昂贵。他所到之处善于成就人才,结成团体学习文章典籍,十分之九的人考试得中而去,读书人都敬仰他。所著有《清(jiào)居藏稿》《见月草堂小题》《茹齑(jī)轩诗稿》《良著年来纪闻》《督扬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