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纪委监委 > 善国廉风 > 廉史镜鉴

张大经:为民解忧

时间:2015-12-16 来源:《古滕勤政廉吏史话》

  张大经,字伯诚,家住旧滕城城西,因此号为西滕。他的祖先是山西忻州人,明代初期有名讳称作瓒的,迁居到了滕县,才成为滕县人。张瓒生张志贤,张志贤生张杲,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勤劳种田而闻名乡里。张杲生张寿,是张大经的祖父,开始研究儒学并成为秀才,没有显露名声。张寿生处士(处士,不做官的人)张思孝,是张大经的父亲。张思孝娶妻杜氏,有两个儿子,而张大经居长。张大经从小仪容秀雅,神智旺盛。十岁,跟随祖父学习《尚书》,就有很强的记忆力,善于写文章。十六岁补充为县学生员,刚成年在明世宗嘉靖甲午年山东举办的科举考试中考取举人,在海岱(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之间就享有盛名了。张大经更加潜心教书和刻苦钻研学问,但五次到礼部应试而未被录取,于是到吏部待选,得到了陕西西乡县县令之职。

  西乡县是险要的城邑,民俗粗犷凶悍而难以治理。张大经到任,用恩德诚信晓谕百姓,观察民间的便利与疾苦,而酌量为之调剂,大小官司都审理得公允妥帖。县里过去很多豪强人物,依靠山谷作为逃亡藏匿之处。当时有豪强首领居住大巴山,率领其党羽依靠险峻的地势,屡次违抗县里的法令,用棍棒和鞭子打县里的使者,官府无人稽查过问。张大经用计逮捕了他,依法制裁,各豪强都恐惧而不敢出头露面,没有违犯法令的,境内大治。只是因为不合巡宪使的心意,被他中伤,调任保定容城县县令。

  容城县历来地域狭小,但在作为首都股肱的三辅(三辅,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此指他们分辖的三个地区)地区之间,离京都很近,境中宦官、皇帝的卫军、武官、皇室的外戚等人家混杂居住,经常托贵官大吏有所请求,凡不合法规不应施行的事,张大经一概不照顾,全部按正道依法行事。县中富贵人家和豪强大族往往逃避劳役,而贫贱的百姓负担沉重,没有歇息的时候,张大经来到县里,减轻了贫民的负担,而抑制那些豪强大族巧妙逃避劳役的人,小民颂扬他的恩德,而豪强大族却怨恨在心了。正值同邑之人杨继盛(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明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任兵部武选员外郎时,上疏弹劾权相严嵩,下狱处死。严嵩败,赠太常少卿,谥忠愍)评论弹劾有权势的宰相严嵩,犯下违抗圣旨之罪,被处死,他的儿子伴随遗体回归乡里。此时,有人接受了权臣的指令,将伤害他的家属。张大经特意亲临他的丧礼哭泣,费劲曲折保护他家的遗孤,将他的孩子安置在公署中学习,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住在一起。有人对张大经说:“权相正养着毒蜂和蝎子,为什么轻率地庇护他的仇人之子,自己找挨蜇呢?何不远离他们?”张大经说:“韩献子是什么人物呢?忠实诚恳地保护赵氏孤儿,而恢复赵氏的封地,韩献子也是大丈夫。我只知道忠义之士的后代是应当抚恤的,哪里知道其他的!”(韩献子,即韩厥,春秋时晋国之卿。晋景公十七年,杀大臣赵同、赵括,灭其族。韩厥为赵氏进言,复立赵氏遗孤赵武为赵氏之后,恢复其封邑,卒谥献子。事见《史记?晋世家》《左传?成公八年》)因此人人感动而佩服。而杨氏的家业和遗孤赖以保全,是张大经的功劳。当时有一个太监同族的人持刀伤害了他的叔父,论罪当死。太监恳求一个有权势的人给张大经写信请他从宽发落,张大经拒绝不从,终于依法论罪。因此冒犯了权贵,被罢官。张大经性情刚强正直,不想谄媚讨好,靠巴结权贵再做官,索性冒犯权贵豪门而去,百姓都怀念他。

  张大经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过两个县做官,都奉养不做官的父亲,在左右赡养以享天伦之乐。到回归故里时,所有旧田宅都退让给弟弟大纶,独自做生意,然后在城外另建院落房屋,天天侍奉父亲在其中游乐饮宴。在闲暇的日子召请交往过的父亲故旧饮酒下棋,欢笑娱乐,不再问他的家中金钱余下多少,意兴十分闲适。父亲病了,张大经自己查看医书,调配药物给父亲服用,朝夕不懈怠,到父亲去世时,他十分哀伤而形貌憔悴,于是更加留心研究中医学问。

  东岳丛祠旁边,过去有地十余亩,供祭祀活动使用,后来收入官府。张大经做官时得到了这些地,又还给看守祠堂的人,不让县里知道。嘉靖年间,运粮的渠道堵塞,管理水上运输的使者纷繁往来于滕县境上,两个驿站不能支应,就恳求张大经。张大经从袋中取出三百金送给他们,后来没有一个偿还的,张大经竟毁弃债券而不再索债,他所做的义举大都像这事一样。

  张大经的两个儿子虽然曾跟教师学习,而张大经仍在家中督促教诲他们。曾经告诉两个儿子说:“用心不可欺骗,行为不可苟且。有包容才能器量大,有忍耐才能有成就。”因此大儿子按照张大经的道理做人,获得了科举考试第一等,担任开州刺史,提拔为户部郎。而次子被举荐为成绩优异的秀才,大概得到张大经父教的作用居多。

  张大经自乙丑年起得了肢体麻痹的病,就查阅自己手抄的各种精细的药方,调制药物服用,而连带参考各种养生家的言论,能够不受损害。到了癸未年得了严重的脾脏和水泄的病症,大儿子当时为户部郎,恰好奉督促粮饷的命令路过家乡顺便省亲,想上书请求不走了。张大经说:“延宁地区年景遭遇大灾害,守卫边塞的士卒依赖粮饷供应,怎能滞留不行?你弟弟在侍奉我,怎能因为我生病而放弃你的职责呢?”户部郎不得已而走了,但心里时时挂念家中的父亲,多次写下奏章请辞,正值边塞事情紧急,辞官赡养父亲的请求未能获准。有一天又写下奏疏抵达京师,而张大经的讣告到了。张大经生于明武宗正德甲戌年,卒于明神宗万历戊子年,享年七十五岁,被称作乡贤祭祀。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滕州市纪委监察委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Tel:0632-551361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