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朗,字伯奇,鲁国薛地(今滕州市)人。出生三日,遭遇天下动乱,母亲把他丢弃在荆棘中,过了数日,兵撤走了,母亲前去看他,仍有气息,就继续抚养他。到长大时,喜爱经学,博通经典与解说经义的学问,用《尚书》教授学生,被举荐为孝廉。
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发生了一起重大政治案件:楚王刘英被指控谋反,削去王号,畏罪自杀。明帝因此大兴冤狱,无辜而被株连的人数以千计,内外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侍御史寒朗,为官刚正不阿。当时,他因为掌管纠察,便会同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府)属下官员,审理、复核“楚王谋反案”的有关案犯颜忠、王平等人。供辞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耿建等辩解说未曾与颜忠、王平相见。当时显宗皇帝非常愤怒,官吏都惶恐,凡案件所牵连的人,不问青红皂白一概陷入狱中,没有敢按实情宽恕的。寒朗为他们遭受冤枉而伤心,尝试单独问颜忠、王平有关耿建等人的形貌特征,而二人仓皇不能回答。寒朗知道颜忠、王平是欺诈诬陷,就上奏说耿建等没有罪过,只是被颜忠、王平所诬陷,怀疑天下无辜被冤的人大都如此。皇帝就召寒朗入宫,问道:“耿建等既然如此,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回答说:“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罪过大逆不道,所以多有凭空牵连的人,希望以此证明自己无罪。”皇帝说:“既然如此,四位侯无事,怎么不早上奏,案件结束了而长久关押至今呢?”寒朗回答说:“臣虽然考查他们无事,但恐怕海内另有人揭发他们的罪行,所以没敢及时上奏。”皇帝愤怒地骂道:“做官怀有二心,快拉下去!”左右正要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进一言就死。小臣不敢欺诈,是想帮助国家罢了。”皇帝问道:“谁与你共上奏章?”回答说:“臣自知罪过必当灭族,不敢多连累人,诚恳地希望陛下心中有少许觉悟而已。臣看到管理案件审查囚犯的人,都一致说奸恶之人的大罪过,臣子所应同恨,现在解脱他不如把他关入牢狱,事后可以不担责任。所以审查一个牵连十个,审查十个牵连一百个。再说,公卿朝见陛下时,陛下问事情的得失,他们都挺直腰杆跪着说,按照过去的制度大罪祸及九族,陛下恩德浩大,仅止于治其一人之罪,天下非常幸运。待到这些公卿回到府舍,口虽不言,却仰面偷偷叹息,都知道那些人多数被冤枉,但没有敢冒犯陛下的。臣今天说了这些话,果真死了也不后悔。”皇帝怒气消释,诏令放寒朗出去,两天以后,皇帝亲自乘车到洛阳监狱查阅囚徒,甄别释放了一千多人。后来王平、颜忠死于狱中,寒朗就自行投案而被拘押,恰遇赦免,被免官。
汉章帝建初年间,肃宗皇帝(即汉章帝)大会群臣,寒朗上前谢恩。寒朗由于效忠于先帝,他被任命为易县长官,一年有余,调任济阳县令,因为母亲的丧事而辞官,百姓怀念他。汉章帝章和元年,皇上东行巡视,路过济阳县,年老资深的人和官吏上书陈述寒朗以前治理济阳的情况。皇帝到了梁地,召见寒朗,诏令三府把他作为征召人才的首选,因此召入司徒府中任职。汉和帝永元年间,又调任清河太守,因触犯法令被免官。汉安帝永初三年,太尉张禹举荐寒朗为博士,征召到公车(公车,汉代官署名)任职,正在此时寒朗去世了,时年八十四岁。
左丘明有一句话说:“仁者的话,他的好处(实在)是太广博了!”晏子的一句话,使齐侯减轻了刑罚。像钟离意(钟离意,东汉官吏,有为属下承担罪责的典故)主动要求被拘执,寒朗在朝堂上为冤屈的案件力争,比钟离意更加的深厚和仁爱!正直源于忠诚就不会欺诈,源于直言进谏就说话直率而急切。那两个人本乎天意,因此言而有信、立志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