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邦清(1558—1622),明朝有名清官,曾任滕县知县。字仲一,号乾所,明朝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次年来任滕县县令,政绩卓著,在官道两旁植树种花,立有《滕县官道碑》。后任吏部主事、郎中、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等职。著有《鹤唳草》《实政录》《乡行录》等。


赵邦清廉洁事迹:
赵邦清36岁初任滕县县令,为治理滕县,他殚精竭虑,断然采取一系列治理方略,发展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任职5年,便使滕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被时人誉为 “河洛之间,葱然一善国也”!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两次来滕县考核赵邦清政绩,“褒其为伯才”,并写诗赞颂:“景清白血流正宁,邦清吾友如其清……空闻越客诅秦客,未葬滕公得赵公……”明朝“公安派”文学领袖袁宏道曾写《过滕县赠滕尹赵年兄乾所》诗,盛赞赵邦清:“乘月过滕里,踏沙度薛城……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停车问父老,之子有能声。”
当时安南国(今越南)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途经滕县,见识到赵邦清的德政,后到京城拜见万历皇帝,万历问他:“你到访我国46个县,感觉我国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我来到中国界,所到过的州、县,未见过官吏们有谁如赵邦清那样清正、一尘不染。”万历皇帝闻言大悦,遂提笔书赠“清、清、清”三个大字,并立即下诏召赵邦清进京。滕县百姓为感念这位清官,为赵邦清修建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就连毗邻的沛县也在夏镇为赵邦清修建了生祠,“制度壮丽,尤佳于滕”。当时滕县流传民谣:“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
今赵邦清家乡(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仍存有明朝廷为表彰赵邦清所建的3座石雕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