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纪委监委 > 善国廉风 > 清风文苑

大众时评:反腐专题片中的“罪”与“罚”

时间:2016-10-28 来源:大众网

                                陈娟

  在观看中纪委精心制作的大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贪官污吏的“罪”与“罚”,而最终让这些官员身陷囹圄的关键却是因为他们统统在精神家园这道关口上失守了。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云:“不失其所者久。对党员干部而言,这里的“所”,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居所”“处所”,而是安顿精神的地方,是安放心灵的空间,是精神家园。然而,像白恩培、周本顺这些官员正是没有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扎牢自己的理想信念根基,思想抛锚了,才会被欲望所迷、被利益所惑,才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从而给党给国家给人民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据庭审现场记录,无论是周永康、蒋洁敏、季建业还是李春城都表示认罪悔罪、供认不讳。是什么使得这些原国家领导干部最终成为了被打的“老虎”?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1500万的手镯”已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别说千万的手镯,就是1500元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不都是用点点滴滴的汗水换回来的。连老百姓都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谁会相信这些“老虎们”看不透权钱交易背后的刀光剑影?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甚至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心存侥幸、铤而走险,高墙电网内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置纪律与法律于不顾,触底线、越红线的党员干部,不仅有罪,更该打。

  八项规定的本质就是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然而,像谷春立、王树森、苏荣等官员,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过度追求奢靡生活,在觥筹交错中迷失了自我,收受财物达数千万元,涉嫌受贿罪,最终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一些腐败分子腐化轨迹也再次证明了,不注重小问题,最终要出大问题。作风建设方面一旦出现漏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会乘虚而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力度前所未有,无论是“大老虎”“小苍蝇”,都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制裁。2013年底,中央巡视组进驻山西,由此揭开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盖子,随后的一系列反腐举措震动山西。省部级干部就有7人落马,省会城市太原连续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公安局长被调查,山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年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其中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很多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手中的权力,权力的提升就意味着风险和诱惑的增长,然而一些官员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热衷于结交各路“朋友”,享受着各式人等的热情围捧,身陷其中而不可自拔,最终触犯党纪国法而锒铛入狱。正如《永远在路上》上中所说“其实没有任何客观理由可以成为贪腐的借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和国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培养起来的,更应当以党章、党纪、党规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和指南针,时刻警醒自己带电高压线触碰不得,从而不断提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典型也是镜鉴。《永远在路上》以落马官员的忏悔、反思、醒悟,以血淋淋的教训给每一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重播的机会。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常修从政之德,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只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导社风民风,才能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襟怀,在从政路上诠释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滕州市纪委)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滕州市纪委监察委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Tel:0632-551361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