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山东枣庄监督护航春耕生产 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介绍了枣庄市纪委监委的经验做法。
全文如下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枣庄市纪委监委获悉,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联合国土、水利、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在全市范围内排查高标准农田项目256个,灌溉机井1.3万眼,发现田间水利设施及其配套电力设施存在的质量不达标、不合格,以及群众反映不通电、不通水、不能用等问题644个。
该市纪委监委对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形成问题清单,通过约谈提醒、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并向有关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春耕春灌保驾护航。
当前正值抽穗拔节前的关键窗口期,充足的水源灌溉直接关系着夏粮的丰产成色。在滕州市鲍沟镇赵泉楼村的农田里,该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卜俊伟手持智能水卡轻触机井终端,随着“嘀”的一声,几秒钟后汩汩清水便从地下管道喷涌而出。“现在浇地像‘刷卡取水’一样方便,再不用守着机井等半天!”他说。
这一高效场景的背后,是枣庄市纪委监委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攻坚的成果。在监督推动下,面对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少雨的严峻挑战,该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盯农田水利“建管用”全链条,以“监督+科技”双轮驱动破解春耕用水难题,为全市冬小麦精准滴灌“增产水”。
春耕期间,在枣庄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下,滕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3个专项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田间。滕州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组长陈荣义介绍:“田间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症结,突出表现在管护责任悬空、维护资金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虚化三方面。”通过跟踪回访、现场督办等举措,对全市农业机井逐一排查,累计发现已建机井出水量不足、泵管出水栓破损、智能井房电表损坏等96个具体问题,目前正有序推进整改。
监督必须跟着水流走,既要打通“毛细血管”,更要守住“责任堤坝”。枣庄市纪委监委严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打折扣、搞变通、形式主义等问题,共处置问题线索68件,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14人,确保问责到人,护航到田。
科技手段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监督效能。枣庄市纪委监委强化数字赋能智慧监督,依托监督贯通平台,通过大数据碰撞精准锁定问题线索。去年以来,通过平台发现并处置农田水利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9件。推广智能水卡、远程监测等技术后,全市灌溉效率有效提升。“采用现代化灌溉设施后,可节水超60%、人工成本节省一半以上。”卜俊伟介绍道。
随着春灌高效推进,鲁南粮仓的沃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枣庄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专项整治,以高质量监督回应群众关切。”(胡思远)